劳动的人们最美——走近全国“最美职工”获得者

2017-05-02 来源:人民日报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梦想的阶梯。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26日发布了关改玉等10位“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他们用汗水浇灌美丽,在平凡中孕育伟大。他们立足本职,胸怀大局,默默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取得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你我身边“最美的人”。

  过硬本领,书写人生价值

  “大好青春,如果在枯燥中煎熬,在寂寞中虚度,那是浪费。用自己过硬的本领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人生才有意义。”说这话的是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铺架公司探伤技工关改玉。

  关改玉被称为“钢轨女神探”。一年中大多时间,体重不足45公斤的她要背着10多公斤的精密仪器,沿着铁路一个焊点一个焊点地为钢轨“揪”出病害,确保每个焊点都符合标准,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靠自己的细心摸索,关改玉总结出“心里稳、移动慢、坚持看”的工作方法。工作7年来,关改玉先后参与了海南东环、京沪高铁、汉宜铁路、唐曹铁路等8项国家、省重点工程的建设,在线路上累计步行1700公里以上,共检测焊头8000多个,准确率95%以上。

  行走大江南北,不断锤炼自己的还有胡从柱。现为中建钢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综合工长的他,工作30多年间参加过30多个工程,直接和指挥起吊钢构件的总重量达40余万吨。

  在胡从柱的办公桌上,总有这样一个本子,上面画着各种吊装功法的示意图,记着他工作以来遇到各种吊装难题的案例。旁边还有一本设备工况性能表。胡从柱说,不断去学习、去思考,提升自己的技术是他的“制胜法宝”。

  精益求精,铭刻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在海鸥表业集团高级技师、有着“中国钟表大师”之称的李家琦看来,“精益求精”是对工匠精神准确的诠释。

  李家琦曾率队参与研发中国首款两问表。有一个零件的加工难度极大,其长度不足1.2毫米,宽0.5毫米,上面还有一个直径0.3毫米的孔,相当于一颗芝麻的1/4大小,该零件的外形公差要求只有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4。为此,李家琦与同事废寝忘食,潜心钻研,开发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加工工艺,圆满地完成了这个零件的加工任务。

  业余时间李家琦会用手机拍下每一个他认为有价值的图案,用笔记录每一个灵感的瞬间。受天津海河上的解放桥激发,他主持设计了一款植入解放桥、天津站等天津元素的腕表。该款表以精密的机械传动结构,实现了表盘桥梁模型间隔2小时定时自动开启和闭合,每次开合时间6分钟。这是海鸥制表史上首款表盘面带有动态图案显示的腕表,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同行和客户的极大关注。

  精致的腕表需要精心雕琢,各行各业也都需要不断打磨的工匠精神。在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抹灰工作中,农民工祝平辉就爱钻研、勤思考。从1997年起他一直在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他总在别人都下班休息了之后还在边干边琢磨,分析师傅们为什么会做得好,自己差在哪里,如何改进。就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最终成为全国建筑业抹灰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比如对剪力墙和砖墙抹灰,混凝土和砖的吸水程度不一样,养护好的混凝土和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吸水程度也不一样。抹灰看上去是体力活,实际上大有门道。”祝平辉说。

  不断创新,托举人生梦想

  “一个人,要为社会作贡献,要把对梦想的追求落脚和聚焦到扎实奋斗、不断创新上。”这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技能专家洪家光对自己的要求。

  航空发动机由于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是发动机的关键承载部件,其自身精度决定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如何突破叶片磨削用高精度超厚金刚石滚轮制造技术,这是一大难题。

  洪家光利用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大胆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最终使超厚滚轮精度超过西方国家,滚轮使用寿命提升两倍。成果应用后,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加工合格率大幅度提升,结束了公司金刚石滚轮大型面无法加工的历史。

  关键技术领域显身手,小专业里也有大作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状态评价中心物资检测室油气化验组组长朱洪斌参加工作27年,在电力油气化验领域中坚持创新。他主持研发的“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量值保证体系的创建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近3年仅在江苏电网就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亿多元,累计多供电量达56.1亿千瓦时。

  在油色谱分析标准油的配制研发中,制作满足要求的配制装置的气囊是核心,而气囊材料的选择是关键。为此,朱洪斌找来大量橡胶材料的特性数据详加分析,一共选择了6种橡胶反复做试验,历时3个月最终找到一种军工用橡胶,获得满意效果。

  “在本职岗位上能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就是我的梦想。”他说。

  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有一个特殊的村庄——落松地。它是远近闻名的麻风村。1986年,农加贵走进这个村庄,成为落松地小学的代课教师。

  “是听从世俗观念,还是用知识点亮更多孩子的人生、让麻风村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最终理想战胜了犹豫。”

  那时,农加贵每月工资只有19元,村民们自发集资,每月给他35元作为额外补助。那35元,都是用高压锅消毒后才由医生转交给他的。农加贵觉得这钱沉甸甸的,更加尽自己所能教好学生,回报村民。

  这一教,就是30多年,共招收了10个教学班,共教学生101名。“我的坚守是值得的,很多学生走出了寨子,融入外面的社会。”他说。

  为理想坚守,为事业奋斗,是“最美职工”的共性。在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技能专家洪家光响应“住厂大干”号召,第一个把行李搬到工厂。由于过度劳累,搬运工件不慎掉落,他的左手指被砸伤。工友们要他立即停产就医,他却说:“手里的急活干完就去。”硬是挺着干完了一天的活。

  夜晚,伤处的剧痛让他无法入睡,去医院检查,发现是严重粉碎性骨折。医生要求他休养2个月,他却不顾劝阻,仅休息了3天便回到工作岗位,用一只手操作设备,一干就是两个月……

  中国琉璃制造工艺历史悠久,山东淄博博山“鸡油黄”以光泽晶莹、温润凝重久负盛名,堪称精品,掌握“鸡油黄”的制作工艺相当不易。

  30多年间,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博物馆馆长孙云毅在继承父辈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凭着钻研和坚持,使“鸡油黄”制作加工工艺得以继承和发展。

  “‘鸡油黄’在配方、烧制炉温等方面很难控制。即使原料、炉温保持在同一参数下,也可能因为天气或冷却时间等因素导致失败。所以,一直有‘十缸九不成’之说。”孙云毅介绍。

  他对每一次的炼制都进行详细总结,空闲时认真研究前人留下的各种资料,完善工艺。“鸡油黄”的成功炼制比例不断提高。

  张怀东,作为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职工,他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大多都能找到矿,其中包括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安徽金寨沙坪沟巨型钼矿。

  2007年开始,张怀东与同事一起对金寨县沙坪沟地质资料进行反复分析、考察、论证,提出金寨沙坪沟地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成矿条件。此后,张怀东带领项目组人员常年驻守深山,在2011年完成钼矿详查野外工作。就这样,一个钼金属资源量达24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巨型矿床“惊艳”亮相。

  优良的工作作风、深厚的技术底蕴、丰富的经验经历是企业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随着“传帮带”不断发扬光大。

  陕西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纺部车间乙班赵梦桃小组,是1963年陕西省政府以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名字命名的全国先进班组,现有成员25人,平均年龄28岁。如何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小组开展了3个月的技术练兵,组长、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王晓荣带着组员们全天候演练,并根据每个人技术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与帮教。

  胡从柱是中建钢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综合工长。每个项目他都带出一帮徒弟,不少已成为公司骨干。现任佛山东平大桥项目经理的衡武浩提起胡从柱满是崇敬和感激:“师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总是把吃苦的事都揽下来。”“徒弟们有了更好的发展,就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胡从柱说。(记者 樊 曦 叶昊鸣)

上一条:李万君 焊枪头上有匠心 下一条:崔崑:用钢铁意志书写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