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麦麦提·巴克:寒冬红柳“星巴克”

2016-12-0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肉孜麦麦提·巴克和红柳,都生活在准噶尔盆地上。

前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后者,戈壁中常见的植物,一簇一簇地生长,用发达的根系汲取水分。

寒冬中,肉孜麦麦提迎风踏雪巡检抽油机,掉了叶子的红柳也照常扎根在沙丘深处。

40载人生,肉孜麦麦提像红柳一样克服种种困难,从一个不懂汉语的南疆“巴郎子”(男孩),成长为有“星巴克”之称的中石油技能专家。

傲立沙丘迎风雪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肉孜麦麦提数不清父亲讲了多少遍。

25年前,15岁的他带着这句话,只身一人,从南疆一个偏僻村庄辗转2500多公里,到克拉玛依市技校求学,进而成为当地的一名采油工人。

肉孜麦麦提的老班长刘金明回忆,这个小徒弟当时说得最顺的普通话是“为什么”,因为他好奇心特别强,工作上不懂的地方,逮着机会就用结结巴巴的普通话问,直到弄明白。

为了克服语言这只“拦路虎”,他硬着头皮用普通话和同事交流,像记图一样记汉字写法,甚至把《新华字典》抄了两遍。

他的“野心”不止于此。利用废旧零件和几十次摸索,他设计出“曲柄叉头膨胀器”。这一新工具,帮助员工在更换抽油机减速箱时,拔曲柄键的时间从50分钟缩短到15分钟。

2004年,肉孜麦麦提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之后,他担任重油开发公司技师协会采油组组长,带领协会成员现场诊断、实验评价,攻克了一个个生产难题。

而立之年,他成为中石油技能专家。在中石油几十万员工中,获此荣誉者不过百余人。

今年7月,肉孜麦麦提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说,荣誉属于过去,今后更要学习在沙丘中迎雪傲立的红柳,无论环境多恶劣,也要不断生长。

抱团汲水共成长

肉孜麦麦提所在公司有近2500名员工,约3成是少数民族,其中不少和刚开始工作的他一样,无法熟练使用普通话。

“我希望把所学的知识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他感同身受。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查阅《维汉词典》《采油工技能鉴定教材》等专业书籍,他自编了少数民族员工更容易学习的《少数民族员工采油实际操作拼音教材》等学习资料。

肉孜麦麦提还担任了重油公司少数民族技能鉴定中、高级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已累计培训3700余人次。

“没有班长,就没有我的成绩。”杨雪峰说。作为肉孜麦麦提班组中的一员,杨雪峰起初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肉孜麦麦提便用下班时间,手把手教他操作,传授相关器械原理。师徒的努力有了回报,杨雪峰近几年在多次技能比拼中屡创佳绩。

因为团结互助,如同在戈壁中一簇簇的红柳,抱团汲取水分,肉孜麦麦提的班组被誉为红柳班。

肉孜麦麦提心想,如果把培训同事的内容放到网络上,就能让更多人获益。于是他在2006年创办了“红柳石油网”,人们可以交流专业知识。在公司帮助下,网站已收录石油生产专业性文章4000余篇,注册用户1.3万多个,访问量超40万人次。

扎根戈壁担责任

如今,在新疆和中国石油集团,人们诙谐地把肉孜麦麦提·巴克称作“星巴克”。他不仅在家乡和田县给乡亲们叙说自己的故事,还在内地多个省区做演讲交流。

他在南疆一个村庄演讲时说,因为读书,他才得以供4个弟弟成为大学生,有钱帮助父母翻盖房子,所以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拥抱住他说:“我自己没读书,也没让孩子们上学,现在太后悔了。”

在他的演讲台下,有很多来自农牧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肉孜麦麦提鼓励他们:“我们是从同一个地方走出来的,我能做到的,你们也一定能。”

去年,他还建立了名为“与肉孜麦麦提同行”的微信平台,不仅分享自己的故事,还用幽默的语言,推送关于党建、安全生产等信息。在题为“吃瓜群众爱找茬”的文章中,他用明星话题做引子,强调冬季安全生产的诸多细节。

有人问,做报告、建设网站、维持微信平台的时间,为什么不用来陪家人?肉孜麦麦提回答,我是一名党员,传承技艺、弘扬正能量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距离他班组所负责的油田不远处,一簇红柳在积雪中露出褐色硬朗的枝干,用发达的根系守护着我们脚下的土地。(记者 杜刚)

上一条:将门子 赤诚心——追记河南省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 下一条:孙凤鸣:坚守边疆33年,24年在西藏---他,永远与高原为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