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橹 郭红松 绘/光明图片
【知识人·强国梦】
“阿爹,捐款我已经交给学校,您可以放心了。”2016年3月15日,陈清怡伏在病榻上的父亲的耳旁,一字一句告诉老人。
“好,好!”简单的几个字,凝聚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航天学院名誉院长陈士橹院士静水流深的丰沛情怀。
在中国首个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陈士橹院士——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毕生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星天其志,赤子其心。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先驱。
立志报效祖国
1940年夏,就读于浙江金华中学的陈士橹高中毕业。此时正值抗战时期,日寇飞机经常到中国大中城市狂轰滥炸。据史料记载,从1937年到1942年日军占领金华为止,日军出动飞机321架次轰炸金华县城等地,投弹1515枚,炸死385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当时所经历的这一切如同噩梦一般,让少年时期的陈士橹心中之怒愤愤难平。他认为要不是国家没有空军,日寇怎会如此狂妄。陈士橹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下定决心要走知识报国之路。
1956年,陈士橹被当时的高教部选中,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师从国际著名航空科学家奥斯托斯拉夫斯基教授。陈士橹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的非凡才能,给当时苏联的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飞行器的机动飞行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创造了简捷计算机动飞行的气动性能新方法,并仅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副博士论文。并于1958年,仅用两年时间便获得了技术科学副博士的学位,成为在莫斯科航空学院获此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
学成倾心育人
回国后,陈士橹便立即着手组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1959年底,宇航工程系正式挂牌,直至1988年,在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航天工程学院,成为以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的重要一翼。其间的30多年,宇航工程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冲击,并一度面临着被“撤并”的风险。陈士橹作为系主任,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多次到教育部和国防科技委向领导陈述肺腑之言。最终,他的执着说服了有关领导,宇航工程系得以保留,西工大在那段艰苦岁月中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成为后来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在执教的几十年间,陈士橹培养了一大批航天航空科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工业的栋梁。在专业学习上,他主张“深”与“宽”的结合:钻研得深,思路要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和大家一起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见解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培养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院士初心未改
1994年3月29日,陈士橹以在飞行力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得这个荣誉称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俄方在资格审查方面非常严格。陈士橹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第一位获此殊荣者。
1997年11月24日,陈士橹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西工大第四位当选院士的教授。
外籍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双重身份,并没有让陈士橹觉得有特别之处,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在他眼中,学院的事情无小事,只要是学院安排的工作,他必亲自到位,按时参加,从不让人代替,直到90岁高龄以后仍是如此。
当时学科组的负责人徐敏教授曾打算为陈士橹装修办公室,陈士橹看了装修方案后告诉徐敏:“办公室不要占那么多地方,最好都弄成实验室。”陈士橹院士的办公桌椅都很简朴,多年未更换过。
陈士橹从不主张奢华,从不愿渲染自己。他从教55周年暨80寿辰之际,学校和学院精心策划庆祝活动,他闻讯后坚决要求取消,也婉言谢绝在校园里悬挂祝贺横幅。最后,学校和学院只好以举办航天科技报告会的形式来表达师生的心意。(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