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5周年·学党章】入党为什么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宣誓

2016-06-30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 

按: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5华诞。95年来,党章指引、见证并展现了我们党成长、成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党奋斗历史的概括总结和高度浓缩。近日,本网推出“建党95周年·学党章”专题。让我们一起来追寻党章、重温党章、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继续用党章指引我们不断前进。

我们在“党章问答”栏目梳理了党章中一些备受关注的问题,邀请专家学者撰文解读,敬请关注。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是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一个必经程序,也是新党员入党的一种庄严仪式。对于大多数党员来说,这条规定并不陌生。但至于为什么必须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很少有人讲得清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对其进行一番历史考察。

早在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就对“入党宣誓”仪式作了规定。入盟宣誓时,支部主席先向被接收入盟的盟员宣读和说明章程相关的条文,告知入盟者应尽的义务,然后向入盟者发问“你愿意加入这个同盟吗?”如果入盟者回答“愿意”,那么支部主席就要他保证履行盟员的一切义务,宣布他为盟员并将他编入支部。这种“问答式”入党宣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初的一种仪式,对后来的各国共产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

在刚成立的几年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严格的入党仪式,直到1925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三号——介绍新党员之变通办法,各团体中党团的组织与任务》之后才逐步形成。这份通告规定,新党员入党时必须经过入党仪式,并编入一个支部。此后,一些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大的工厂和学校举行入党宣誓时,一般在现场悬挂党旗,新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宣誓。大革命失败后,党转入地下斗争,为了保守秘密,取消了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的硬性规定。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入党宣誓仪式又逐步恢复并完善起来,形成了一套由“宣布仪式开始-介绍新党员简历-主持人讲话-新党员握拳宣誓-鼓励教育新党员-高唱《国际歌》”组成的庄严程序。这些后来在实践中被广泛吸收和创造性运用,并形成更为规范成熟的程序:宣布开会-唱国际歌-向党旗及革命导师致敬-向为党的事业奋斗英勇殉难的同志敬默三分钟-支部书记报告-宣誓人报告简历及入党志愿和决心-介绍人报告介绍理由、经过及意见-解释誓词内容-宣誓-上级党委代表讲话。尽管入党宣誓仪式日益成熟,而且已为各地方基层党组织广泛运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共中央还只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教育新党员的方式而不是入党必经的程序,因而也没有对入党宣誓仪式作统一规定。直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才正式把“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载入党章。这一条规定为之后历届党章所沿用,标志着其历史地位的最终确立。

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这一规定,之所以写入党章并作为发展新党员的必经程序,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重要性。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第一,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入党宣誓仪式在建党初期就已确立,而且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一直保存下来,并在发展、壮大、纯洁党的队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党的优良传统。把这一仪式载入党章,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第二,加强党员教育和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可以使新党员牢记党对自己的要求,增强党性观念,终生不忘自己的誓言,提高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在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经得起各种严峻考验的合格的共产党员。第三,强化新党员身份认同和党组织的凝聚力的重要形式。面对党旗进行宣誓,是新党员对自己身份转换的一种正式确认,给予他以切身的心理体验,使其对党组织形成一种情感认知和认同,从而加强对党组织的“集体记忆”,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无形中得以强化。

总而言之,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新党员入党之时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党旗代表着党,面对党旗进行入党宣誓,是党员对党表示自愿承担政治责任和组织责任的决心,是强化党员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可或缺的程序,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陈坚)

上一条:【建党95周年·纪律】不收礼、不吃请 实行"三不准" 下一条:党史中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关闭